2020年12月10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牵头发起的中西医结合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标准化管理项目在京正式启动,标志着“互联网+医联体”模式下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标准化管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是践行健康中国行动、落实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

“互联网+医联体“提升基层中医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
在后疫情时代,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分级诊疗和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尤其在有庞大患者人群的糖尿病等慢病管理领域,已经成为受到学界和产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在“互联网+医联体”模式下,如何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管理标准化水平,是新形势下中西医结合代谢性疾病学科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分级诊疗和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互联网+医联体”模式成型,也有不少专业研究平台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聚焦于提升基层中医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和标准化服务水平,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的诊疗与健康管理标准化的工作。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管理标准化项目启动
项目启动仪式由东直门医院副院长龚燕冰教授主持,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高思华教授致欢迎辞,中心副研究员赵丹丹作了项目介绍。专家和平台机构代表踊跃发言,气氛热烈,并现场向各位项目指导专家颁发了聘书。会议的最后,高思华教授总结发言,宣布中西医结合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标准化管理项目正式启动。

高思华教授,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此次中西医结结合代谢病(代谢病)标准化管理项目在京启动,高思华教授指出,糖尿病今年成高发慢性管理性疾病,发病年龄也走向年轻化,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能够做好糖尿病的病程管理,能够有效的防控制糖尿病的进程,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加速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降糖消渴系列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肝脾肾同调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等中医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疗理念,首次提出“肝脾肾三脏同病”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特点,首次提出“肝脾肾三脏同治”辨治2型糖尿病的新模式,建立了以“肝脾肾三脏同治”为核心辨治2型糖尿病的新治法和新方药。在“肝脾肾同治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降糖消渴系列方(降糖消渴1方、2方、3方)、降糖消渴颗粒、玉液饮等中医新组方;通过中医证候学调查及现代生物学研究,阐明了2型糖尿病病位在肝脾肾的客观性;研究成果已发表大量论文,并被收录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二版)中。
互联网平台入局慢病领域
随着互联网医疗领域迎来了多项利好政策,处方外流加速,终端零售市场放量,用药需求最大的慢病领域,已经成为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发力方向。各平台都在努力打通“医疗+医药”服务链,把慢病患者从线下吸引到线上,但作为线上的医疗平台,要完全把线下流量转移到线上,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需要借助业内专业的研究平台来共同推进完成。
中西医结合代谢病(糖尿病)标准化管理项目作为双创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健联体服务项目,得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及东城区卫健委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项目实施,未来有望形成一套“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高质量输出、有评价及反馈功能”的中西医结合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标准化管理体系,提升数据互联时代下全社会的糖尿病管理水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